页脚信息

400-921-5188

金融教育宣传月|快逃!这5种「坑钱套路」正盯着你的钱包

  • 发表于:2025.09.12
  • 来 源:

朋友们,你是否经常看到“高收益、零风险”“内部渠道、稳赚不赔”这样的诱人宣传?是否有人出示看似正规的“资质文件”,推荐你参与“独家金融项目”?

注意了,这些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今天小元就带你一步步拆穿套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一、这些真实“踩坑”案例,你遇到过吗?

1.冒充“合格境外投资者”,实为骗局

有人拿着所谓“证监会QFII/RQFII批复截图”,自称境外机构员工,推销“跨境理财产品”或“代炒境外股票”。但事实上,正规合格境外投资者绝不会面向个人募资或代操作,凡是打着这类旗号拉客的,都是诈骗。

2.承诺“保本高息”,实为陷阱

无论是“区块链投资”“虚拟货币挖矿”,还是“养老项目”“原始股认购”,一旦宣传“保本保息、超高回报”,务必警惕,我国从未允许任何金融产品承诺“保本高收益”。吹得越天花乱坠,越可能是骗局。

3.“免费礼品”“拉人头返利”,实为圈套

“扫码进群送鸡蛋”“推荐好友返佣金”等宣传手段常见于社区和商超的地推活动中,导购人员借此诱导公众购买所谓“高息”理财产品。然而,最终结果往往是利息不见踪影,本金难以收回——这正是典型的“以小诱大”非法集资手法。


二、牢记5大关键词,迅速识别非法金融活动

遇到以下特征,请立即远离并举报:

1.高收益诱惑:如“日赚5%”“半年翻倍”,隐瞒风险甚至承诺“亏损包赔”。

2.虚假资质:出示模糊的“批文”“合作协议”,冒充国企/境外背景,却无备案信息。

3.拉人头返利:依靠发展下线维持“分红”,实为庞氏骗局。

4.私下转账:要求将资金打入个人账户或非对公账户,无合同无凭证。

5.小众噱头:炒作“跨境理财”“数字资产”等新概念,借信息差行骗。


三、真实案例:熟人推介藏风险,高收益承诺需警惕

有投资者经朋友介绍,结识一位自称任职于“香港持牌公司”的人员。对方宣称可提供“场外期权投资服务”,承诺高回报。投资者在深圳某办公点签署协议并向个人账户转账期权费,委托其下单。后该公司失联,办公点人去楼空。事实上,该公司并无相关资质。

风险提示:不法分子常利用熟人关系引流,甚至流窜境外作案,办公点可能为临时租赁或无实体经营,资金难以追回。投资者务必保持理性,切勿轻信高收益承诺。


四、自我保护3步法

1.核实资质:通过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等官网查询机构资质。

2.警惕高息:任何承诺“保本高收益”的项目都是骗局。

3.拒绝私账:坚决不向个人账户转账,不参与无合同投资。

守住钱袋子,从提高警惕开始,转发这份指南,帮助更多人远离金融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