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信息

400-921-5188

金融教育宣传月|新规解读|一文读懂《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 发表于:2025.09.16
  • 来 源:

当您准备买理财、保险或信托产品时,是不是总在心里打鼓:“这产品真的适合我吗?”

2025年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份新规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里程碑。

今天,小元就给您拆解《办法》里哪些内容与您息息相关,带您快速读懂新规,帮您避开投资路上的那些“坑”。


一、《办法》管什么?这些产品要注意

并不是所有金融产品都适用新规,《办法》主要涵盖的是“收益不确定、可能亏本金”的投资型产品和保险产品。比如:

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信托产品、保险资管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非保本结构性存款、银行对客衍生品等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的投资型产品;

财产保险产品、人身保险产品等保险产品。

小元提示:银行间市场、证券、基金、期货等产品,应按照其监管部门规定的适当性要求执行。


二、什么是“适当性管理”?

《办法》指出:适当性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产品的基本属性、风险特征等,结合客户金融需求、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开展识别、提示、匹配、销售、交易等活动。

简而言之,适当性管理就是“把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卖给合适的人”,不能随意将高风险产品推销给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这样做,能帮您更好地识别风险,减少“买错”导致的损失。就像配眼镜,医生(金融机构)得先验光(风险测评),再根据您的度数(风险等级)推荐镜片(产品),配到合适的眼镜才能看得更清楚。


三、购买流程是什么?每步都有“安全锁”

不管您是购买投资型产品还是保险,新规都要求金融机构做到:

1.了解您的情况  

您要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这些是判断产品是否适合您的关键。如果信息不全,机构有权拒绝销售。

2.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通过风险测评,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会被分为5个等级:C1(保守型)到 C5(进取型)。

小元提示:机构不能代您做测评,如果您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或风险偏好变了,记得要重新评估。

3.产品风险匹配  

机构必须用“您能看懂”的方式告诉您产品风险,不能推销超出您承受能力的产品。

下面这张表帮您一目了然:

风险等级

低风险(R1)

中低风险(R2)

中风险(R3)

中高风险(R4)

高风险(R5)

保守型(C1)

        √

         ×

      ×

         ×

      ×

稳健型(C2)

       √

         √

      ×

         ×

      ×

平衡型(C3)

       √

         √

      √

         ×

      ×

成长型(C4)

       √

        √

      √

         √

      ×

进取型(C5)

       √

        √

     √

         √

      √

小元提示:匹配意见≠收益保证,买前还是要认真看合同,知悉产品后再购买。


四、特殊人群,特别保护

《办法》还对两类人群提供了额外关怀:

65岁以上老年人:购买高风险产品时,金融机构要更详细地提示风险、留足时间、及时回访。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下不能买;限制行为能力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后,只能买低风险产品。


投资不能靠“赌”,适合您的才是最好的。《办法》帮您把关,但最后决策还是靠您。牢记:投资需谨慎,信息要真实,决策要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