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信息

400-921-5188

反洗钱案例警示-笪某某骗取票据承兑案

  • 发表于:2025.07.25
  • 来 源:

存款到期“消失”,警惕“贴息”诱惑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某公司为获取高额的场外贴息,经郝某等人介绍,在某银行定期存款1000万元。到期后该公司发现存款竟被他人用于质押担保,已被银行划扣,该公司和银行相继报案。经查,一个以场外贴息为诱饵、以企业大额存款为目标的金融诈骗团伙浮出水面。郝某等人向有大额闲置资金的企业许诺高额贴息回报,诱惑企业到其指定的银行办理大额定期存单,后非法获取存款公司的资料并伪造公章,冒充存款公司人员到银行办理虚假存单质押担保,骗取银行向郝某等人控制的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开票后,郝某将汇票多手背书变现后分赃。该团伙成员笪某某受郝某指使,持某公司假章到银行办理存单质押担保业务,并在开票后利用其控制的企业对公账户背书、转移650万元。

 

审理结果

2023年5月,公安机关以笪某某涉嫌骗取票据承兑罪移送审查起诉。笪某某辩称自己不知道公司印章系伪造,检察机关结合笪某某职业经历、参与犯罪程度、同案人指证等排除其辩解,并对笪某某提供对公账户帮助转移资金的行为,按照洗钱方向进行证据补查。2023年7月,检察机关以骗取票据承兑罪、洗钱罪对笪某某提起公诉,笪某某被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郝某等其他团伙成员也相继落网,并被依法判刑。

 

典型意义

资金安全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在经济活动中,不法资金中介往往以帮助企业投资或融资为名行金融犯罪之实。

 

温馨提示

一、增强资金安全意识,拒绝“贴息”诱惑

切勿轻信“高额场外贴息”“高回报存款”等诱惑性承诺。此类承诺往往是金融诈骗的诱饵,看似能获得额外收益,实则可能导致本金“消失”。选择存款或理财业务,务必通过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的正规渠道,不参与任何场外非正规资金操作。

二、强化资料管理,严防信息泄露

妥善保管企业公章、营业执照、账户信息、存单凭证等敏感资料,建立严格的内部保管和使用流程。切勿向无关人员泄露核心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核查

办理大额存款、质押、承兑等业务时,需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审批程序,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合规依据。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业务办理流程的真实性要主动核查,不轻易委托他人代办关键业务,避免因流程疏漏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四、警惕资金异常变动,及时止损维权

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流水、存单状态,一旦发现资金被异常划扣、质押或冻结,立即与银行核实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一时间采取法律手段止损。

 

来源:中国检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