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信息

400-921-5188
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究报告

浅析“双碳”目标、路径与机遇

  • 发表于:2024.01.02
  • 来 源: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挑战 

(一)“双碳”激化全球气候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和重大威胁之一,实现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形成国际共识。1850-2019年期间,人类总计排放与2.4万亿吨温室气体,地表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约1.1度。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6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390亿吨,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5%。全球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导致极端天气的频发。全球变暖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加、区域性雾霾污染等,全球自然灾害事件的数量从1990年的5起上升到了2022年的361起。


图片 1

资料来源:网站查询整理

(二)“双碳”是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重要部署

降碳是我国发展的内生性选择。我国年度碳排放总量自200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99亿吨,连续4年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亟需清洁化,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高达84%。

降碳是能源安全目标的重要部署。从长期看,不可再生能源形成周期长,随着能源使用量的攀升,未来将面临枯竭的风险。从短期看,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3%、43%,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压力也逐渐加大。


(三)“双碳”体现我国大国担当

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在2012年首次超过欧盟,但至今较日本、美国等部分发达经济体还有很大的差距。202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为7.1吨,约为美国13.5吨/人的一半。从历史累计人均碳排放量角度进行统计,全球平均水平为209吨/人,我国157吨/人,美国是1218吨/人,我国大约是美国的八分之一。

目前已有19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超过130个国家或经济体提出了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已实现碳达峰,英、法、德以及欧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实现碳达峰,美、日分别于2007年、2013年实现碳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将用43年,日本将用37年。根据我国的目标,我国要在40年的时间里实现发达国家60年~100年才能实现的减排任务,充分展示了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大国担当。


二、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

我国碳排放结构中,能源活动(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约85%,工业过程占比约15%,基于此,“双碳”实现的核心路径包括:能源生产中的清洁发电;能源消费中的交通和工业电动化与氢能化,工业过程中的碳捕捉。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电力生产仍然是当前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占比约37.6%。从社会用电量方面考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10.7万亿千瓦时,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17万亿千瓦时,电能将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实现碳中和需要用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火电。预计2030年、2050年、2060年清洁能源装机将分别增至25.7亿、68.7亿、76.8亿千瓦时,2060年实现超过96%的电源装机和发电量均由清洁能源承担。

低碳技术持续突破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其中储能技术可以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其余的重点节能领域包括对工业领域的低能耗、清洁化改造,发展建筑领域的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在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加氢站等。另外技术固碳(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以及生态固碳(森林、草原、绿地等)等增加/促进碳吸收的措施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拼图。

从电网侧考虑,以往调峰能力不足限制了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来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是实现能源机构转型的关键。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催动并加快储能技术的突破,各大发电集团都在注重推进传统抽水储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在交通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5年达到1700万辆左右,2030年达到3200万辆左右。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5.4%快速提升至25.6%,2023年前7个月进一步上升至2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会到50%,2030年有望突破90%。

碳捕捉、封存(CCUS)指指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工业过程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通过罐车、管道、船舶等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主要为了对冲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脱碳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全球范围内CCUS的捕集规模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翻了三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22年末,我国目前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已接近百个,其中已投运项目超过半数。有56个CCUS项目,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工业行业均有涉及,覆盖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水泥、钢铁等领域。

图片 2


图片引用:张贤,杨晓亮,鲁玺 等.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CCUS) 年度报告 (2023) [R].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清华大学. 2023.


农林汇碳是通过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预计在2030年将森林覆盖率和储蓄量分别提升25%和190亿立方米。


三、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

(一)“双碳目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双碳”目标激活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双碳”的实现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根据央行测算,2030年前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共计大约需要100~200万亿元的资金。因此需要建立与碳减排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来加以支持,这将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

“双碳”目标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的定价估值体系,资本市场将不断促进绿色价值发现、绿色投资实现。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会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和“洗绿”,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部分领域的风险释放,将依靠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安全降碳。

“双碳”目标所代表的创新发展模式,需要企业转换经营理念,具体包括商业文化(价值理念)、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对上市公司的投资除了关注传统的财务经营指标,还需纳入“低碳”评价要素。ESG作为一种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已经渗透到金融机构的商业活动之中,ESG投资方兴未艾。


(二)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金融机构需要紧抓绿色金融发展契机,通过产品创新满足绿色投融资需求,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客户和行业的选择:积极挖掘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潜力客户,促进低碳行业发展。

绿色债券业务:继续加大对绿色债券的发行支持,发行“碳中和”主题债券,助力中国减碳提速和能源结构转型。

碳交易:我国碳市场价格和交易活跃度远不如欧盟碳市场,未来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碳一级市场方面,针对有配额年度清缴、定期核算需求的重点排放单位,帮助相关企业进行配额申报、初步核算等工作;碳二级市场方面,通过提供或者购买客户的碳配额或CCER资源,协助客户寻找交易对手,撮合二级市场的协议转让,帮助控排企业完成减排目标;此外输出碳金融投研能力,提供碳市场的交易策略,进一步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产业基金:政府出资撬动民间资本,共同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吸引资金流向绿色产业,而金融机构在围绕基金设立、资金募集、投资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助力产业基金发展壮大。比较知名的百亿级绿色基金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红杉中国碳中和技术基金、武汉碳达峰基金、嘉泽新能-中车风能碳中和发展基金等。


四、结语

人类是能提前预知未来事件的动物,这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诅咒。我们如果能及时采取行动,就能降低灾害;如果视而不见……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危机正向我们走来——米歇尔•渥克

气候变暖,是已知的最大的灰犀牛,正在向人类走来;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期待我们每个人的积极行动。


图片 3